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李默的眼睛因兴奋而闪亮,"而这解释了为什么量子力学会如此奇怪——因为我们一直试图用确定性、还原论的模型去理解一个本质上是面向对象的系统。
"
团队决定将理论专著分为四大部分,每个人负责不同章节的初稿。
李默专注于理论框架和核心概念,张磊负责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玛丽亚处理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林小雨则探讨哲学含义和跨学科联系。
"第一章应该从什么开始?"张磊问道,当他们讨论开篇内容时。
"我认为应该从对传统模型的局限性开始,"李默回答,"指出为什么量子力学虽然预测准确,但概念上令人困惑。
然后介绍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如何提供了一个更直观的解释框架。
"
他在白板上写下开篇段落的草稿:
"几个世纪以来,物理学家试图用确定性方程和普适规律描述物质世界。
这一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量子尺度上遇到了概念困境。
当我们发现粒子似乎知道它们被观察、电子看似同时处于多处、量子纠缠仿佛实现了超距作用时,传统思维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
本书提出一个新视角:如果我们将微观世界视为一个面向对象的系统,这些奇怪现象不再神秘,而是有意义的信息处理行为。
"
林小雨看着这段文字,轻声评论:"这实际上是两种世界观的碰撞——还原论与整体论,机械宇宙与信息宇宙。
"
写作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是如何将"量子反抗性"现象纳入一个严格的理论框架。
李默花了整整三天时间,在实验室和办公室之间来回穿梭,试图找到最精确的描述和数学表达。
"问题在于,"他对团队解释,"量子反抗性不是一种普遍现象,而是在特定条件下触发的特例行为。
我们需要一个数学模型,既能在一般情况下回归到标准量子力学,又能在特定条件下预测反抗性行为。
"
最终,李默提出了"量子条件多态性"概念,作为描述这一现象的正式术语,并设计了一组新的数学表达式:
"在标准量子力学中,粒子状态演化由薛定谔方程确定性地描述。
而在我们的模型中,粒子状态演化有多种可能路径,各个路径的选择概率受到观察者状态、环境条件和粒子历史的共同影响。
"
李默将这一方程组命名为"条件进化方程组",并证明在特定参数设置下,它可以简化为标准薛定谔方程,确保新理论与已有物理学成果的兼容性。
"这是关键突破,"维尔斯教授审阅公式后评论道,"你找到了将新观察纳入严格数学框架的方法,同时保持了与经典理论的连续性。
这正是科学革命应有的样子——不是简单地推翻过去,而是将过去的理论纳入更广阔的新框架。
"
理论框架的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实验验证。
张磊和实验团队整理了近三个月收集的数据,特别是关于不同元素在特定条件下展现量子反抗性的模式。
"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张磊在团队会议上展示数据图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量子反抗性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一般来说,原子序数越高,在特定条件下展现反抗性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
"这支持了复杂性与自主性相关的假设,"李默点头,"原子结构越复杂,其'类方法'实现也越复杂,提供了更多选择路径的可能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