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翌日,所有考卷批阅完毕,拟录取的五十员额也出来了,并排定了名次。
虽然后面还有一场面试,但已经不会再有变数了。
所以那其实是大宗师用来跟新科秀才见面,互相了解,增进感情的。
此外,尽管五十名...
苏录在号舍中静坐良久,耳畔是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夹杂着远处考生咳嗽、叹息乃至低声呻吟的声音。
贡院之内,万籁俱寂却又暗流涌动,仿佛一座巨大的熔炉,将千余名士子的理想、焦虑与才学一同锻压成文。
他闭目调息片刻,待心神安定,方才提笔写下第一场首题《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此题他曾于模拟试中精研细作,然此时身处真实考场,心境迥异。
前番挥毫尚带意气,今则须字字如履薄冰,既要展露胸中丘壑,又不可过于锋芒外露,以免触怒考官忌讳。
他深吸一口气,落笔破题:
“君子所务者本,非枝叶也;本既立,则道自生焉。”
八字起势沉稳,承题继以“盖天下之道无穷,而所以贯之者惟一本”
,语出正统,合乎程朱理路。
然至起讲处,他略作停顿,终是依原思入理,引《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以天地生物之仁为根,推及人心中一点恻隐之端,谓孝悌乃仁之初发,而仁实为政教之根本。
其言虽未明斥时弊,然已隐隐指向朝廷重法轻德、苛敛百姓之失。
写至此,窗外忽有雨声淅沥而下,敲打瓦檐如碎玉纷飞。
号舍漏雨,湿气渐重,苏录袖角微潮,却不肯稍动避让,唯恐扰乱文思。
他咬牙续写入手、起股,层层递进,终以“故圣王治世,不求速效于民财,而在培植斯民之心”
作结,全文三百四十七字,无一赘语,气脉贯通,宛如清泉出谷。
搁笔之际,天色已暮。
他揉了揉酸胀的手腕,就着冷茶啃下半块芝麻饼,仰头望着从屋檐滴落的雨水,在泥地上溅起一朵朵浑浊的小花。
夜风穿廊而过,带来阵阵寒意,他紧了紧单薄的青衫,心中却燃着一团火??这一篇,他对得起十年苦读。
次日清晨,雨歇云开,第二场论判诏诰之题发下。
苏录展卷视之:论题为《汉宣帝所谓‘汉家自有制度’辨》,判题五道皆涉刑名钱谷,诏诰表科任选其二。
他略一思忖,便先作论。
汉宣帝此语出自《汉书?元帝纪》,原为劝诫太子勿专务儒术而言,后世多解为务实拒虚之典范。
然苏录以为不然。
他援引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之功,指出所谓“制度”
,若无道德为体,终成权谋之具;并举王莽托周礼以篡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例,说明“制度”
若失仁义为基,则反为乱阶。
文末点睛:“故制度者,形也;仁政者,神也。
有神无形,固不足行远;有形无神,尤易倾覆。”
此文立意高远,不随俗见,且辞锋锐利,几近讽喻当朝专务律例、忽视教化之弊。
写毕,他自己亦觉心跳加快,知此论或招忌惮,然思及临行前母亲含泪之嘱、秦淮河畔立下的誓言,终不肯删改一字。
判词五道,他条分缕析,引《唐律疏议》《大明律》及近年案例,务求情法两尽。
尤其一道关于里正私征羡余被判流徙之案,他主张“法贵持平,然情有可原”
,建议减等发落,并陈“小吏迫于上官压力,不得不尔,根源在上不在下”
,直指监察不力、责罚倒挂之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