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虽仅百余字,却如针砭病灶,令人凛然。
诏诰表三类中,他择“谢恩表”
与“劝农诏”
各一篇。
前者措辞谦抑而不卑,后者广引《齐民要术》《吕氏乡约》,倡导兴修水利、推广良种,甚至提议设立“农师”
一职,教导耕作新法。
此类内容前所未见于科场文字,然其言有据,气象开阔,足见经世之志。
第三日,策问五道如期而至。
苏录展卷细读,心头微震??题目竟与李怀瑾三人所拟极为相似!
尤以第四题“科举能否增试算学、农政”
最为相近。
他不禁暗叹:莫非消息走漏?抑或本届主考果然重视实务?
无论缘由如何,他已胸有成竹。
当下铺纸研墨,逐题作答。
首题江南水患,他详述太湖流域地势低洼、河道淤塞之状,主张“疏浚为主,筑堤为辅”
,并建议仿宋代范仲淹“修圩田、通?港”
之法,设专职河官,按年考核。
更提出“以工代赈”
,令流民参与治水,既除水患,又安民生。
第二题盐政,他痛陈官盐价贵、私盐横行之因,在于纲商垄断、层层加课,致使百姓宁冒死贩私也不愿购官盐。
主张裁撤冗员、减轻课税、开放部分民间运销,同时严惩贪官污吏,“使盐利归于国,而非肥于吏”
。
第三题卫所军屯,他直言洪武旧制早已崩坏,军官侵占屯田、役使军户如奴仆,战时则兵不成伍。
主张清查屯田、还地于军,复设屯田御史巡察,并逐步推行募兵制,以精兵替代虚额。
第四题科举改革,正是他夙夜所思。
他写道:“今取士但重诗赋帖括,致使聪明才智之士,毕生钻研虚文,不通钱谷,不识山川,一旦为官,茫然无措。”
遂力主增设“明算”
“明法”
“明农”
“明工”
四科,每科设专门学校培养人才,考试录用,各司其职。
并举沈括《梦溪笔谈》中天文地理之学、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百工技艺为例,强调“六艺之中,数与工皆圣人所重,岂可弃之如敝履?”
第五题流民问题,他剖析更深。
指出赋役不均、豪强兼并、灾荒无赈为三大根源,建议清丈土地、均平赋税、限制兼并,并在各县设常平仓、义仓,遇灾即开仓济民。
更请朝廷下诏罪己,减免重灾区三年赋税,以收民心。
五道策论洋洋洒洒近七千言,几乎耗尽全部精力。
写到最后,他指尖颤抖,目光模糊,额头冷汗涔涔而下。
然每一道答案,皆出自肺腑,字字带血,句句含情。
他知道,这不是为了取悦谁,而是作为一个读书人,对这个摇摇欲坠的天下,所能尽的最后一份责任。
三日考毕,贡院钟鸣三响,大门缓缓开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