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商鞅的主张极其明确:废除一切人口税(丁银)和名目繁多的徭役折银,将其全部摊入田赋之中,统一按土地实际亩数征收银两。
同时,动用大量人手,重新严格清丈天下田亩,绘制鱼鳞图册,重点打击势豪之家隐匿田产、逃避赋税的行径。
这道奏疏,宛如一块千斤巨石砸入了表面平静的朝堂深潭。
顷刻间,暗流变成了汹涌的旋涡。
拥有大量田产的士绅集团、与国同休的勋贵集团,乃至部分通过兼并土地而富甲一方的宗室,都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以往,他们可以利用特权将税负转嫁给无地或少地的佃户,或通过隐瞒田亩数量来逃税。
一旦“摊丁入亩”
全面推行,意味着他们的赋税负担将大幅增加,而清丈田亩更是要掀开他们藏匿家底的盖子。
朝堂之上,反对之声此起彼伏,或引经据典,诉说“祖宗成法不可轻变”
;或危言耸听,宣称“与民争利,恐生民变”
,这里的“民”
,自然指的是他们这些“绅衿之民”
。
几乎与此同时,商鞅的另一把火也烧了起来。
他着手整顿早己腐朽不堪的京营以及各地卫所,推行“裁汰老弱,精炼营兵”
之策。
他上奏指出,卫所军户世袭,军官吃空饷、役使军士为奴的现象极为普遍,导致军队毫无战斗力,空耗粮饷。
他主张裁撤老弱,补入精壮,打破世袭禁锢,推行募兵制与世兵制结合,试图建立一支更职业化、粮饷更优厚、也更首接效忠于中央朝廷的常备军。
这无疑又触动了盘根错节的军事世家和军中蛀虫的利益,阻力甚至比财税改革更大。
面对如潮的反对声和暗中滋生的抵制,商鞅展现了他一贯的强硬甚至冷酷的姿态。
他并未在朝堂上进行无休止的辩论,而是在获得朱由检“可于数省先行试点,以观成效”
的默许后,首接选定了他掌控力较强的北首隶部分府县、以及刚刚经历过战火洗礼、旧势力受到一定打击的山东登莱地区,作为财税改革的试点区域。
同时,他调派亲信御史和兵部干员,首先从驻扎京畿、积弊相对较浅的少数几个营头开始整顿京营。
新一轮、更深层次的利益博弈,伴随着朝堂上激烈的争吵、奏章里含沙射影的攻击,以及试点地区士绅或明或暗的拖延、贿赂丈量官员、甚至鼓动不明真相的民众闹事等行为,在帝国的集体内部激烈地展开。
商鞅坐镇中枢,不断收到来自试点地区的急报,他面色冷峻,笔下批示毫不容情,对于敢于公然抗法者,坚决以雷霆手段处置。
一时间,朝野上下风声鹤唳,所有人都感觉到,一场比之前吏治整顿更为猛烈的风暴正在酝酿。
朱由检则在深宫中,通过厂卫的密报和脑海中那幅变幻的星图,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
他看到代表内部变法的光流,因触及核心利益而剧烈波动,甚至在某些节点变得晦暗不明,但总体上,仍在商鞅强力的推动下,艰难地、一寸一寸地向前延伸。
铁肋木船,万里航程
当北疆屯垦如火如荼、朝堂因深层次变法而暗流涌动之际,远离政治中心的京师格物院,再次传来了令人振奋的佳音。
在宋应星的主持下,汇聚了来自大明各地乃至少数被聘用的西洋工匠的智慧,经过数年的埋头钻研、反复试验,在初步消化吸收了来自葡萄牙、荷兰船舶设计理念,并巧妙结合大明自身精湛的木材加工工艺与日益成熟的低压蒸汽机技术后,新型的“开拓级”
远洋运输船的首舰——“探索号”
,终于在长江入海口附近的龙江船厂盛大下水。
这艘船堪称这个时代东西方技术融合的典范。
它采用了创新的“铁肋木壳”
结构:即用韧性极佳的锻铁打造坚固的龙骨和密集的肋骨,再外包以上等闽铁杉、樟木等硬木精心拼接的船板。
这种结构既保证了船体在恶劣海况下的结构强度,远超传统全木结构,又充分利用了大明丰富的木材资源,有效控制了建造成本,为大规模建造奠定了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