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遇到险要地形,就让他们去抵挡;在平坦开阔的地方,就用轻便战车和弓弩手去制服敌人;两支军队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长处,再凭借人多的优势,这才是万无一失的办法。”
汉文帝很赞赏晁错的建议,给他回信,对他表示嘉奖。
晁错又上书说:“我听说当年秦国发兵攻打匈奴和南越,不是为了保卫边境、拯救百姓,而是因为贪婪,想要扩张领土,结果还没建功立业,天下就大乱了。
而且秦国出兵打仗,不了解实际情况,打仗时士兵被敌人俘虏,驻守时又有很多人病死。
匈奴这些人,天生耐寒;南越人天生耐热。
秦国派去戍边的士兵不适应当地的水土,很多人死在边境,运送物资的人也死在路上。
秦国百姓一听说要去戍边,就跟去刑场差不多,所以秦国就用强制手段征发他们,叫做‘谪戍’。
先是征发有罪的官吏、上门女婿和商人,后来又征发曾经从商的人,再后来连祖父母、父母曾经从商的人都不放过,最后甚至征发平民百姓。
这样强行征发,让百姓充满怨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戍边,却得不到一点好处,战死之后,家里也得不到任何优待,大家都清楚灾祸早晚要落到自己头上。
陈胜去戍边,走到大泽乡就率先起义,天下人纷纷响应,就像大水决堤一样,这都是秦国用暴力手段强迫百姓的后果。
匈奴人不靠种地为生,他们居无定所,很容易就来骚扰边境,来无影去无踪。
放牧打猎是他们的生存方式,却害得我们中原百姓没办法安心种地。
现在匈奴人经常在边塞附近放牧、打猎,窥探我们边境的防守情况,我们的守兵少,他们就发动进攻。
陛下要是不救援,边境百姓就会绝望,产生投降敌人的想法;要是救援,派的兵少了不管用,派的兵多了,等远方的军队赶到,匈奴人早就跑了。
军队聚集在边境不撤,耗费巨大;一旦撤了,匈奴又来侵犯。
这样年复一年,国家就会越来越穷,百姓也不得安宁。
陛下关心边境,派将领和士兵去修筑防御工事,这是很大的恩惠。
但是现在让远方的士兵守边,一年就轮换一次,他们根本不了解匈奴人的作战特点。
不如选一些愿意长期居住在边境的人,让他们带着家人去边境种地,同时负责守卫。
在那里修建高大的城墙和深深的壕沟,在重要的地方和交通要道,建立城邑,每个城邑至少要有一千户人家。
先给他们建好房子,准备好农具,然后招募百姓,赦免他们的罪行,封给他们爵位,免除他们全家的赋税徭役,还提供冬夏的衣服和粮食,首到他们能够自给自足为止。
要是不给边境百姓足够的好处,就没办法让他们长期在危险的地方生活。
要是匈奴人来抢劫,有人能把被抢走的东西夺回来,就把一半赏给他,官府再出钱赎回另一半。
百姓要是能得到这样的好处,就会互相帮助,遇到匈奴来犯也不怕死。
他们这样做不是因为感激皇上,而是为了保护家人和获得财物。
这样的边境百姓,比起那些不熟悉地形又害怕匈奴的内地戍卒,战斗力要强上一万倍。
现在陛下要是能迁移百姓充实边境,就能让远方不再有屯兵戍守的麻烦,边境百姓父子相互保护,不用担心被敌人掳走,这样的好处能惠及后世,陛下也会留下圣明的美名,这和秦国强迫百姓去戍边,导致民怨沸腾相比,差别可太大了。”
汉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下令招募百姓迁徙到边塞地区居住。
晁错又向汉文帝进言:“陛下下令招募百姓充实边塞,能减少屯守边境的人力,降低物资运输的费用,这是极大的惠民之举。
地方官吏要是真能好好落实陛下的恩德,严格执行法令,照顾好迁徙百姓中的老弱病残,善待年轻力壮的人,安抚他们的情绪,不欺负盘剥他们,让先到的人安居乐业、不想念家乡,那么其他贫苦百姓就会相互羡慕,主动前往边塞了。
我听说古代迁徙百姓时,会先考察当地的阴阳是否调和,品尝泉水的味道好不好,然后规划城镇、建造房屋、划分里巷、分配宅院,提前建好房子,准备好生活用具。
这样百姓来了有住的地方,干活也有工具可用,自然就愿意离开家乡,到新地方生活。
还会设置医生、巫师,方便百姓看病、祭祀,让年轻人能结婚成家,大家生老病死都能相互照应,墓地也建在一起,鼓励大家种植树木、饲养家畜,让房屋完整安全。
这样一来,百姓就会喜欢上居住的地方,想长期生活下去。
我还听说,古代在边境设置县城防御敌人,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五家为一伍,设伍长;十伍为一里,设假士;西里为一连,设假五百;十连为一邑,设假候。
这些负责人都是从当地选
iconicon-uniE081"
>出
iconicon-uniE0EF"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