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的贤能之人,他们爱护百姓、熟悉地形、了解民心。
平时,他们教百姓练习射箭;战时,就带领百姓抵御敌人。
这样,内部的基层编制建立好了,对外的军事管理也就确定了。
百姓们长期在一起生活训练,不要轻易让他们迁移,从小一起玩耍,长大后一起做事。
夜里作战,听到声音就能认出彼此,及时相互救援;白天作战,远远看见就能知道是谁,彼此熟悉。
大家有了深厚的感情,遇到危险时就愿意为对方拼命。
这个时候,再用丰厚的赏赐激励他们,用严厉的刑罚约束他们,他们就会前赴后继,毫不退缩。
要是迁徙的百姓既不健壮又没本事,那就是白白浪费粮食衣物,派不上用场;就算百姓身强力壮有能力,但没有好官吏带领,也干不成事。
陛下决定不和匈奴和亲,我猜他们冬天可能会南下侵扰。
要是能狠狠地打他们一次,就能让他们长时间不敢再来。
想树立威望,最好在匈奴战马秋高膘肥、容易挑起战事的时候出击;如果匈奴来犯却不能重创他们,让他们得意地离开,以后就很难再制服他们了。”
晁错这个人严厉刚首,又苛刻严酷,但因为能言善辩,得到太子的赏识,太子府上的人都称他为“智囊”
。
汉文帝十二年(癸酉年,公元前168年):
?冬天十二月:黄河在酸枣县决口,向东冲毁了金堤,东郡紧急征发大量百姓去堵塞决口。
?春天三月:朝廷下令废除关卡检查制度,百姓出行不再需要通行证。
晁错向汉文帝进谏说:“圣明的君主在位,百姓不会受冻挨饿,不是因为君主亲自耕种供给食物、亲自织布供给衣服,而是因为君主为百姓开辟了获取财富的途径。
所以尧在位时有九年水灾,汤在位时有七年旱灾,但国内没有受冻饿死的人,就是因为储备充足,提前做好了应对准备。
现在天下统一,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都不比汤、禹时期少,又没有连续几年的水旱灾害,可粮食储备却不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土地还有没开发的潜力,百姓还有没发挥的余力,能种粮食的土地没有全部开垦,山林湖泽的资源没有完全利用,西处游荡不务农的人也没有都回到农业生产中。
人在寒冷的时候,不会等有了又轻又暖的衣服才穿;饥饿的时候,不会等有了美味的食物才吃。
人一旦饥寒交迫,就顾不上廉耻了。
人之常情,一天不吃两顿饭就会饿,一年不做衣服就会冷。
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没衣穿,就算是慈母也保不住自己的孩子,君主又怎么能拥有百姓的拥护呢?贤明的君主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鼓励百姓从事农耕和种桑养蚕,减轻赋税,增加粮食储备,充实粮仓,防备水旱灾害,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百姓就像水流,君主的政策引导决定他们的去向,他们追逐利益,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会选择方向。
珍珠、玉石、金银,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可大家都看重它们,就是因为君主使用它们。
这些东西轻便小巧,容易收藏,拿在手里就能走遍天下,不用担心饥寒。
这就使得臣子容易背叛君主,百姓轻易离开家乡,盗贼受到诱惑,逃跑的人有了便于携带的财物。
而粮食、布匹、丝绸,从土地里生长出来,需要一定的时间,还得靠人力去收获聚集,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
几石重的粮食,一般人搬不动,坏人也瞧不上,但一天没有粮食,饥寒就来了。
所以明君看重五谷,轻视金玉。
现在五口之家的农户,至少有两人要服劳役,能耕种的土地不过一百亩,一百亩地的收成不过一百石。
春天耕种,夏天除草,秋天收获,冬天储藏,还要砍柴,为官府做事,服徭役。
春天不能躲避风尘,夏天不能躲避酷热,秋天不能躲避阴雨,冬天不能躲避严寒,一年西季没有休息的日子。
还要操办亲友往来、吊唁死者、探望病人、抚养孤儿、养育孩子等事情。
农民如此辛苦,还要遭受水旱灾害,官府紧急征收赋税,而且没有固定时间,早上刚下命令,晚上就可能改变。
手里有粮食的农民,只能半价贱卖;没有粮食的,就只好借高利贷,于是就有人卖田卖宅、卖儿卖女来偿还债务。
而商人呢,大的囤积货物赚取加倍利润,小的摆摊贩卖,投机取巧,每天在城里游荡,趁着官府急需物资,把货物价格抬高几倍出售。
所以这些商人男不耕地,女不织布,却穿华丽的衣服,吃精美的食物,没有农民的辛苦,却有丰厚的收入。
他们凭借财富,和王侯交往,势力比官吏还大,为了利益相互争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