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霍禹被腰斩,霍显和她的女儿、兄弟都被公开处死,和霍氏家族有牵连而被诛杀灭族的有几十家。
太仆杜延年因为和霍氏有旧交情,也被罢官。
八月己酉日,皇后霍氏被废,迁居昭台宫。
乙丑日,皇帝下诏,封告发霍氏谋反的张章、期门董忠、左曹杨恽、侍中金安上、史高为列侯。
杨恽是丞相杨敞的儿子,金安上是车骑将军金日磾的侄子,史高是史良娣兄长的儿子。
当初,霍氏家族生活奢侈,茂陵有个叫徐福的人说:“霍氏一定会灭亡。
奢侈就会不谦逊,不谦逊就会冒犯皇上。
冒犯皇上,就是违背正道,地位比别人高,就会招来众人的忌恨。
霍氏掌权太久,忌恨他们的人太多了。
天下人都忌恨他们,他们还做违背正道的事,怎么可能不灭亡!”
于是他上书说:“霍氏太强盛了,陛下要是宠爱厚待他们,应该及时加以抑制,别让他们走向灭亡。”
他多次上书,皇帝只是批复知道了。
后来霍氏被诛灭,告发霍氏的人都被封侯,有人就替徐福上书说:“我听说有个客人去拜访主人,看到主人家的烟囱是首的,旁边还堆着柴草,就对主人说:‘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搬远一点,不然会有火灾。
’主人没理他。
没过多久,主人家果然失火,邻居们一起帮忙灭火,幸好把火扑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摆酒,感谢邻居,被烧伤的人坐在上席,其他人按功劳大小依次就座,但那个建议改烟囱、搬柴草的人却没被邀请。
有人对主人说:‘当初要是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不用破费牛酒,也不会发生火灾。
现在论功请客,提出改烟囱、搬柴草建议的人没得到一点好处,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反而成了上宾?’主人这才醒悟,把那位客人请来。
现在茂陵的徐福,多次上书说霍氏会有变故,应该提前防范。
当初要是听了徐福的建议,国家不用花费封侯赏赐的财物,霍氏也不会有谋逆灭族的大祸。
过去的事己经无法改变,但只有徐福没得到应有的功劳,希望陛下明察,重视防患于未然的建议,让提出建议的人得到比事后补救的人更高的奖赏。”
皇帝于是赐给徐福十匹帛,后来还让他做了郎官。
汉宣帝刚登基去祭拜汉高祖庙时,大将军霍光陪同乘车。
宣帝心里特别害怕霍光,就像背上扎了芒刺一样不自在。
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霍光陪同乘车,宣帝一下子就放松了,坐得舒舒服服,感觉自在多了。
霍光去世后,他的家族最终被灭族,所以民间都说霍家的灾祸,从霍光那次陪皇帝乘车就埋下了种子。
十二年后,霍光的女儿霍皇后又被迁到云林馆,最后自杀了。
历史学家班固评价霍光说:霍光接受先帝托孤,承担起辅佐汉室的重任,安定国家,拥立汉昭帝、汉宣帝,功劳大得就算是周公、伊尹也比不上。
可惜霍光没什么学问,不懂大道理,纵容妻子搞阴谋,把女儿立为皇后,被欲望冲昏头脑,这才招来灭族大祸,他死后才三年,家族就全完了,真是悲哀!
司马光也发表看法:霍光辅佐汉朝,确实忠心耿耿,但为什么最后保不住家族呢?因为奖赏惩罚这些大权,本该是皇帝掌握的。
臣子把持太久不归还,很少有不惹祸的。
汉昭帝那么聪明,十西岁就能识破上官桀的诡计,本来就可以亲政了,更何况汉宣帝十九岁即位,又聪明又果断,还了解百姓疾苦。
可霍光长期独揽大权,不知道适时退隐,还把亲戚党羽安插在朝廷各处,搞得皇帝心里窝火,百姓和官员也怨气冲天,大家都咬牙切齿、怒目而视,就等着时机发作。
霍光自己能平安去世己经是万幸了,更别说他那些骄横奢侈的子孙了!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汉宣帝当初只给霍光子孙丰厚的俸禄赏赐,让他们享受大县的赋税,定期上朝觐见,也足够报答霍光的大恩了。
可宣帝又让他们掌握政权、兵权,等矛盾越积越多了才开始打压,这才逼得霍家又怨又怕,生出谋反的念头。
这哪只是霍家自己作孽,汉宣帝一步步的做法,也间接促成了这场悲剧!
就像当年楚国的椒氏作乱,楚庄王灭了椒氏全族,却赦免了箴尹克黄,还说“如果子文没有后人,以后谁还愿意行善”
。
霍显、霍禹、霍云、霍山这些人确实罪该万死,但霍光的功劳也不能被完全抹杀,不该让他断子绝孙,汉宣帝在这件事上确实有点薄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