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自汉朝后宫建成以来,从没这么奢华过。
赵皇后住在别的宫殿,经常和侍郎、多子的宫奴私通。
昭仪曾哭着对皇帝说:“姐姐性子刚烈,要是被人诬陷,我们赵家可就绝后了!”
皇帝信以为真,但凡有人告发皇后奸情,皇帝二话不说就把人杀了。
这下赵皇后更加肆无忌惮地
iconicon-uniE013"
>
iconicon-uniE082"
>,再也没人敢说半个字,可惜她始终没能生下子嗣。
光禄大夫刘向认为,推行教化要从宫廷内部开始,先影响身边的人。
于是,他收集《诗经》《尚书》里记载的贤德妃嫔、贞洁妇人如何让国家兴盛、家族显贵,以及那些宠妾妖姬导致国家衰亡的故事,编成《列女传》,一共八篇。
他还采集传记中的事迹,写成《新序》《说苑》,共五十篇,一并上奏给皇帝。
此外,刘向多次上书,分析时政得失,陈述治国的道理和鉴戒。
他的奏章上了几十次,想帮皇帝开阔眼界,弥补不足。
皇帝虽然没能全部采纳,但内心认可他的话,常常为之感叹。
昌陵的修建规模宏大、奢华至极,修了很久都没完工。
刘向进谏说:“我听说,帝王要通晓‘三统’(即夏、商、周三代的正朔),明白天命所授并非只固定于一姓。
从古到今,没有不灭亡的国家。
当年孝文皇帝称赞石椁坚固,张释之却说:‘椁中要是有让人惦记的珍宝,就算把南山封起来,也还是会有缝隙被人撬开。
’死亡是永恒的,而国家有兴衰更迭,所以张释之的话是为长远考虑。
孝文皇帝听后醒悟,于是决定薄葬。
棺椁的使用,从黄帝时期就开始了。
黄帝、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他们的坟墓都很小,陪葬品也很少;他们的贤臣孝子也遵照遗愿,实行薄葬,这才是对君父尽忠尽孝的极致体现。
孔子把母亲葬在防地,坟高仅西尺。
延陵季子埋葬儿子时,堆的坟刚好盖住墓穴,高度只到成年人的腰部。
孔子是孝子,延陵季子是慈父,舜、禹是忠臣,周公是恭顺的弟弟,他们安葬君主、亲人时,陪葬都很简单。
这不是随意节俭,而是这样做最恰当。
秦始皇帝葬在骊山脚下,墓穴深挖到三重泉水之下,坟丘堆得像山一样高,用水银做江河湖海,用黄金铸飞鸟大雁,珍宝无数,机关精巧,棺椁华丽,宫殿宏伟,难以尽数。
天下百姓被劳役折磨,最终奋起反抗。
骊山陵墓还没修完,周章率领的百万大军就打到了山下。
后来,项羽烧毁了地面宫殿,牧童举着火把进墓室找羊,不小心烧了秦始皇的棺椁。
从古至今,没有比秦始皇葬礼更隆重的了,可短短几年,在外遭项羽焚毁,在内被牧童破坏,这难道不可悲吗?
所以说,德行越高的人,葬礼越简朴;智慧越深的人,陪葬越微薄。
无德又无知的人,葬礼才讲究厚葬。
坟丘越高,宫殿越华丽,就越容易遭人挖掘。
由此可见,薄葬与厚葬的后果,是明是暗、是吉是凶,一目了然。
陛下即位之初,亲自倡导节俭,刚开始修建初陵时,规模很小,天下人都称赞您贤明。
可后来改修昌陵,把低矮的地方堆高,用土堆积成山,还挖开了上万座百姓的坟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