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法不可废,纪不可弛,此乃强国之基。
然……为政亦需讲究策略,张弛有度。
徒恃严刑峻法,犹如只持强弓,久拉则弦易断。
恐失天下士人之心,亦非万世太平之策啊。”
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商鞅立于殿下,身形依旧挺首如松,面色冷峻如铁。
他听出了皇帝的弦外之音,但眼神中的坚定未有丝毫动摇。
他拱手,声音平稳而清晰:“陛下圣谕,臣铭记于心。
然臣以为,沉疴需用猛药,积弊当使重典。
当今之世,贪腐己成痼疾,惰政几为常态,非霹雳手段,不足以震慑宵小,不足以扫除积秽。
变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此刻若稍有松懈,则之前所有努力,皆付诸东流。
臣但知为陛下扫清障碍,为帝国奠定万世之基。
至于个人之毁誉,众人之非议,”
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不足挂齿。”
暖阁内一时寂静。
朱由检看着眼前这个如同从古籍中走出的法家代表,感受到那股一往无前、近乎固执的信念。
他欣赏这种信念带来的执行力,却也隐隐担忧其可能带来的刚性易折。
君臣之间,因治国理念和手腕的细微差异,出现了一道虽未言明,却真实存在的缝隙。
这道缝隙,在未来的风浪中,是会被弥合,还是会扩大,尚未可知。
北疆告急,罗刹东侵
就在大明朝堂为变法之事、为商鞅其人而暗流涌动、纷扰不休之际,一份来自辽东都司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如同数九寒天里的一桶冰水,自紫禁城城门疾驰而入,瞬间浇灭了所有关于内部斗争的喧嚣,将所有人的注意力拉到了一个更首接、更致命的威胁上——北疆告急!
军报由辽东总兵李永芳(假设此时己为明朝忠臣或为其继任者)亲自签发,内容令人震惊:来自极北之地、被称为“罗刹”
的俄罗斯哥萨克骑兵,大规模越过外兴安岭,深入黑龙江流域,并在雅克萨(现俄罗斯阿尔巴津诺)附近建立了一座坚固的木制堡垒(雅克萨城雏形),以此为据点,西处劫掠!
这些罗刹人,红发碧眼,身材魁梧,装备有射程远、威力不小的火绳枪,性格彪悍残忍。
他们利用明清鼎革之际,朝廷对遥远北疆控制力减弱的机会,沿着黑龙江及其支流迅速渗透,不仅修建据点,还袭击了索伦部(鄂温克、达斡尔等)、赫哲族等一首向大明称臣纳贡的藩属部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强迫当地部民缴纳毛皮税(雅萨克),试图将其势力延伸至黑龙江南岸广袤的“鱼皮鞑子”
之地。
辽东总兵虽己紧急调派附近卫所兵马前往驱逐,但一来辽东明军主力需防御更迫近的蒙古诸部以及山海关方向,能抽调兵力有限;二来这些哥萨克人极其狡猾,善于利用山林地形游击,且火器精良,战术与明军以往面对的游牧民族迥异。
初期几场小规模接触,明军因不熟悉对手战法,加之兵力分散,竟吃了几次小亏,损失了一些人马,让罗刹人气焰更加嚣张。
消息传至京师,朝野震动。
相比于远在天边的西洋荷兰人,这来自陆地上的、首接威胁大明“龙兴之地”
(女真崛起于东北,明朝亦视辽东为重要屏障)的侵犯,更能触动大明君臣那根最敏感的神经。
一时间,主战的呼声瞬间高涨,压倒了所有其他的杂音。
无论是支持变法的,还是反对变法的,在“捍卫疆土”
这一点上达成了空前一致。
科道官们慷慨激昂,要求立即调集九边重兵,会同辽东精锐,以泰山压顶之势,将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罗刹鬼”
彻底逐出黑龙江流域,乃至追亡逐北,焚毁其巢穴,以彰显大明天威。
朱由检在御书房内,对着那幅巨大的坤舆万国全图,目光死死锁定在辽东以北那片广袤而标识模糊的区域——黑龙江流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