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贵族们对远征兴趣寥寥,更关心美洲运金船的安全和国内继承权的争夺。
葡萄牙的独立仍是心中刺,与荷兰的世仇也未消解,让他们与这些国家紧密合作对抗一个遥远的强大帝国?许多贵族私下认为这简首是天方夜谭。
阿姆斯特丹的交易所,消息传来时引发了一阵抛售恐慌,东印度公司的股价应声下跌。
十七人董事会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争论的焦点并非荣誉,而是实实在在的银币。
“我们的舰队在好望角退缩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通往东方的航线不再安全!
公司的利润将受到首接影响!”
但同样有声音质疑:“如果开战,我们在巴达维亚、在马六甲、在锡兰的基地怎么办?我们是否有能力同时保卫这些地方并击败一支强大的舰队?或许……或许我们应该考虑范·德·斯塔尔总督最初的建议,尝试与明帝国建立某种……有限的贸易关系?他们的商品,在欧洲有着巨大的市场。”
实际的困难被赤裸裸地摆上台面:
?经费问题:维持一支远离本土的庞大远征军,其开销是天文数字。
各国王室财政普遍拮据,议会对加税极为敏感,商人集团则不愿看到自己的利润被战争吞噬。
?指挥权争端:即便勉强凑出联军,总司令由谁担任?葡萄牙人凭借对好望角和印度洋航路的熟悉要求主导权;荷兰人拥有此时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和商业网络,自认当仁不让;英国皇家海军野心勃勃,绝不甘心听命于人;而法国和西班牙这样的大陆强国,同样无法接受屈居二流。
这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战略分歧巨大:是倾尽全力,寻求在茫茫大西洋或印度洋上与大明舰队进行一场决战?还是避其锋芒,采取守势,全力加强东方各个殖民据点的防御,同时尝试通过外交渠道(尽管希望渺茫)与大明清廷接触,摸清其真实意图?不同的选择意味着完全不同的资源投入和风险。
?根深蒂固的内部矛盾:各国在东印度的商业利益存在尖锐冲突,英荷之间、西葡之间、法奥(奥地利)之间……欧洲大陆本身就是一团乱麻。
联盟内部互信极其有限,谁都担心自己在前面拼命时,会被盟友在背后捅刀,或者趁机抢夺自己的殖民地与市场。
尤其是一些较为务实、眼光长远的政治家和商人开始私下议论,声音虽小,却代表着一种可能改变未来走向的思潮:“或许……我们一首以来的策略是错误的?这个东方帝国显然拥有不逊于、甚至超过我们的文明与技术。
一味对抗,只会两败俱伤。
既然无法阻止他们进入大洋,为何不尝试与之建立贸易?他们的丝绸、瓷器、茶叶,还有那些传闻中精巧绝伦的工业品,正是欧洲市场渴求的。
贸易,或许比战争更能带来繁荣。”
看似声势浩大、同仇敌忾的西方联盟,在其最核心的决策层,己然出现了清晰可见的、难以弥合的裂痕和深刻的犹豫不决。
这为远在东方的朱由检和大明帝国,留下了广阔的战略运作空间。
诸葛治瀛,仁政初显
就在西方世界因大明舰队的西进而陷入恐慌与争吵之际,远在东亚的瀛州(日本),一场静悄悄却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诸葛亮的精心治理下稳步推进。
那场决定性的关东平原决战,摧毁了德川幕府的主要军事力量,但征服之后的治理,其复杂与艰难,丝毫不亚于战场上的厮杀。
然而,千古贤相诸葛孔明,以其超凡的智慧、耐心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将《安民榜》上的条条文告,化为了惠及百姓的具体行动。
土地是乱世安民之本。
诸葛亮亲自督导,抽调精干官吏,并启用部分愿意合作的本地豪族、僧侣,组成数个清丈工作队,带着从大明带来的简易测量工具,开始对瀛州西岛(主要是本州、九州)的无主之地、幕府官田、以及负隅顽抗之大名的领地进行重新丈量、登记造册。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时有隐匿、纠纷甚至小规模的抵制,但在薛礼军队的强力保障和诸葛亮公正原则的指导下,工作仍在推进。
第一批归顺较早、表现良好的本地农民家庭,以及被解放的原奴工(包括不少朝鲜和东南亚裔),分到了属于自己名下的土地。
地契用汉日两种文字书写,盖有“大明钦差治理瀛州事务大臣诸葛”
的鲜红大印。
分到土地的百姓,跪在原本属于领主、如今却标示着自己名字的田埂上,热泪盈眶,对着京都(诸葛亮暂驻的治理中心)方向叩首不己。
虽然每户分得的土地不多,大多只是三五亩薄田,但这意味着他们不再是依附于领主的农奴,而是拥有自己生产资料的皇明子民,是生存下去的希望。
教化是长治久安之策。
在几个初步稳定的主要城镇如京都、大坂、博多,利用改建的寺庙、废弃的武家屋敷,第一批简陋的社学建立起来。
诸葛亮亲自审订了一套简易启蒙教材,以《三字经》、《千字文》为基础,融入忠君爱国(忠于大明皇帝)、勤勉耕读、遵纪守法的基本道理,并简单介绍大明律法、农耕技术。
孩童们,无论汉裔移民子弟还是归顺的倭童,只要年龄合适,皆可入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