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裴顺化的事情死无对证,他自己又受了伤。
于是没有受到任何追究,顺利回到河内。
到了河内他才知道,原来“常征”
同志还未病故,只是病重得厉害,已丧失了行动能力,因而提前宣布辞去职务。
越南高层陷...
雪在凌晨时分停了。
我醒来时,窗外灰白的天光映着未化的积雪,像一张尚未书写的信纸。
林晚已经不在身边,床头留着一张便条:“去录音棚调最后一版母带,中午回来。”
我起身泡了杯热茶,走到书桌前,打开那本《听见》的打印稿。
昨夜写完的最后一章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页边有几处我用红笔圈出的修改痕迹??不是语言上的瑕疵,而是情感的迟疑。
比如“你不是孤单的”
那一句,我曾写下“你从未被遗忘”
,又划掉。
总觉得太重,像是许诺,而不像回应。
手机震动,是周哲远发来的消息:“沈先生那段录音,我想做成一张限量黑胶,封面用他窗前那株腊梅的照片。
你觉得呢?”
我回他:“好。
但别印‘遗言’之类的词,就写‘他说的话’。”
他很快回复一个笑脸。
上午十点,我接到河北小芸的电话。
她的声音比往常清亮:“陈老师,村里孩子们录的第二轮故事整理好了,您能听听吗?”
我点开她发来的音频链接,第一个响起的是个八岁女孩的声音,她正采访自己的外婆:
“姥姥,您最怕什么?”
老人沉默了几秒,才缓缓开口:“最怕听不到小芸叫奶奶了……那时候她妈非让她去城里念书,走那天哭得撕心裂肺,我也跟着掉泪。
可我不敢拦,我知道,娃儿得往前走。”
录音里传来小女孩抽鼻子的声音:“那您想她的时候怎么办?”
“我就坐在门口那张竹椅上,晒太阳。
听着风刮过葡萄藤,沙沙的,像她在跟我说话。”
我闭上眼,仿佛看见那个老屋檐下佝偻的身影,和远处蜿蜒的田埂。
这声音没有修饰,没有技巧,却比任何一篇散文更接近真实。
我忽然明白,为什么“万家录音”
最初打动我的,不是那些宏大叙事,而是这种近乎笨拙的坦诚??人们终于愿意说出“我想你”
,而不是“我没事”
。
中午林晚回来,手里拎着两个饭盒,还有一只牛皮纸袋。
“给你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