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或“劝导”
康提王国,停止军事行动,给予荷兰人一个体面退出锡兰的机会。
朱由检在乾清宫偏殿接见了荷兰特使,商鞅、新任内阁首辅(假设为较懂外交和贸易的官员,如徐光启一类人物的改良版)以及几位重量级官员在旁。
会谈气氛凝重。
商鞅态度极其强硬,他主张这正是彻底打击荷兰的良机。
他认为,应趁其病,要其命,不仅要完全接受荷兰的让步,还应进一步要求荷兰割让具有战略意义的马六甲海峡或者他们仍在占领的台湾南部(热兰遮城),从而将荷兰势力彻底逐出东亚和东南亚,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海上威胁。
“此时不加压,更待何时?对夷狄,唯有威服,方可使其畏懼!”
然而,更为熟悉国际贸易复杂性和欧洲均势格局的内阁首辅等人则持谨慎态度。
他们分析道,逼之过甚,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荷兰人可能铤而走险,将其强大的海军力量集中起来,在海上进行报复性袭击,虽然大明海军不惧,但会对蓬勃发展的海外贸易造成严重干扰;二是可能迫使荷兰彻底倒向英国或其他欧洲国家,形成一个针对大明的欧洲联盟,这将使未来的外交局面更加复杂。
他们认为,不如借此机会,接受荷兰现有的屈辱条件,先稳住这个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也是税收来源),集中精力消化既有成果,应对可能更具长远威胁的英国,同时获取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陛下,西洋诸国,并非铁板一块。
使其互相牵制,于我更为有利。
今荷兰己低头,我取实利即可,若逼其与英吉利联手,则海上局势恐生变数。”
朱由检闭目沉思良久,指尖轻轻敲打着龙椅的扶手。
他权衡着开疆拓土的诱惑与稳健发展的需要,权衡着商鞅“除恶务尽”
的哲学与老成谋国的智慧。
最终,他采取了内阁的建议。
他本人并未正式接见荷兰特使,以保持天朝上国的威严和距离感,而是授权内阁全权负责谈判。
经过数轮艰苦的磋商,《明荷天津条约》最终达成。
主要内容包括:荷兰东印度公司正式承认大明帝国对锡兰岛拥有“保护权”
(实质上是通过承认康提王国为明朝的朝贡国,确立大明在该地区的宗主权),并承诺在三个月内从锡兰撤出所有军队和行政机构;向大明开放其在印度、东南亚的所有商站作为通商口岸,并对大明商船征收的关税降至最低水平,与最惠国待遇持平;一次性赔偿大明商船在近期冲突中的损失,计白银一百万两。
作为回报,大明同意立即解除对荷兰的贸易限制,恢复正常商贸关系,并承诺会“劝导”
其朝贡国康提王国在荷兰军队撤离后停止敌对行动。
条约还规定,双方交换俘虏,并建立更规范的外交沟通渠道。
荷兰特使范德林登在签署这份条约时,面色灰败,心中充满了不甘。
这份条约几乎葬送了东印度公司在锡兰数十年的经营,并让出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但他深知,面对蒸蒸日上且态度强硬的大明,以及其在锡兰代理人带来的军事压力,共和国己无更好选择。
“形势比人强”
,他只能在用羽毛笔签下自己名字时,暗自咀嚼着这份屈辱,并忧虑着如何向阿姆斯特丹的董事会交代。
洪武启航,海权易帜
仿佛是为了给《天津条约》的签署增添最有力的注脚,就在条约文本用中荷两种文字誊写完毕,用印生效的同时,在距离谈判地点不远的天津大沽口船厂,举行了一场规模空前、意义更为深远的仪式——帝国新一代主力战舰“洪武大帝号”
的下水典礼。
这艘被寄予厚望的巨舰,其庞大的船体覆盖着红绸,静静地卧在船坞中。
它的外形己经与传统帆船有了显著区别:流线型的舰首更适合破浪,水线下的铜壳包裹着神秘的螺旋桨推进装置,甲板上林立的炮塔预示着毁灭性的火力。
成千上万的工匠、官员、士兵以及被允许观礼的民众,将港口挤得水泄不通。
礼炮轰鸣声中,朱由检派出的钦差大臣宣读了褒奖建造人员的圣旨,随后,在巨大的欢呼声中,“洪武大帝号”
巨大的船体沿着滑道缓缓浸入浑浊的海水之中,稳稳浮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